附件七
反恐防暴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校园内外涉及的伤害、抢劫、破坏等恐怖暴力事件。
二、工作方针和原则
1.处置恐怖暴力突发事件方针:预防为先,沉着应对,区别对待,妥善处置,维护稳定。
2.处置恐怖暴力突发事件原则:
(1)统一领导,协调配合,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要求在校党委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共中央、教育部、省、市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坚定正确方向,把握工作大局,有关人员,在校处置恐怖暴力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学院领导或有关牵头职能部门的统一指挥下,既要分工负责,又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2)预防为先,注重疏导,及时收集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一旦发生恐怖暴力等突发性事件,教育引导在先,注重说服、劝阻和疏导,按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分不可结”的工作原则,及时化解矛盾,防止情绪激化和事态扩大。
(3)因事施策,迅速处置,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严重程度、影响大小,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处置,把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中,解决在校园内。一旦发生恐怖暴力突发事件,立即做出反应,行动要迅速,采取处置措施要果断,力争在初期解决在基层,把事态控制在校园内。
三、组织领导与工作机构及职责
1.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负责做好本单位的各项反恐防暴工作,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
2.负责搜集各种信息,随时掌握本单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不稳定因素,对一般问题做好教育、疏导和矛盾转化工作,发现恐怖暴力倾向等重大情况及时向学校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3.对发生的有关学生安全和影响稳定的一般突发事件及时进行处理;对本单位发生的重大恐怖暴力事件、治安事件、治安灾害事故和突发群体事件,要根据学校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组织相关工作组积极协助学校处置工作组的工作,尤其是对恐怖暴力事件,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形成规模和波及全校,努力把问题解决在本单位范围内,力争不走出校园。
4.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和其他重点人的信息库,做好观察、帮教工作。
四、反恐防暴突发事件的处置
学生工作队伍及学生骨干在日常工作中需熟悉处置流程,保持信息畅通,第一时间上报,处置恐怖暴力突发事件的一般程序是:接报一先期处置一成立现场指挥部及相应工作组一现场处置及救援一善后与恢复。
对恐怖暴力持刀、持枪抢劫和劫持人质等重大案件,要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同时组织保卫力量进行妥善处置,防止轻率行事,以避免造成受害人和其他人员的更大伤害。要坚持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依情采取妥当措施,公安人员赶到现场后要以公安人员为主,配合公安人员处置。
接到爆炸恐怖信息或发现可疑爆炸物,在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同时,要立即疏散人员,划定安全控制区,维护现场秩序,等待公安排爆人员处理,并依现场情况同时采取断气断电等措施,危险排除后配合公安人员调查处理。指挥部应将有关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机关和公安机关报告。发现正在酝酿的恐怖暴力突发事件,指挥部和学院要尽快摸清原 意图和主要组织者,及时同当事人及其代表谈话,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疏导、劝阻工作。
3.对涉及少数民族和外事问题的事件,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在处理中要讲民族政策和外事纪律,避免引发民族问题和外事问题。对外籍教师和学生的违法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学校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处理。
五、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
1.对涉及恐怖暴力等非法言论的处置,做好校内论坛、留言板的登记管理工作,确保其为实名制注册,并由专人值守进行发布信息审核,在发现恐怖暴力倾向的非法言论的第一时间,对该相关非法言论内容进行封存,并记录下发布非法言论的主机IP地址。若该主机IP为校内地址,则通过网络日志系统,检查出非法言论发布时间,发布主机所使用的校园网络接入物理端口,确定其楼层房间号,并报学校保卫部门处理。若该主机IP为校外地址,则将其IP地址、链接时间记录报上级公安机关处理。
2.对校园网络的各项信息进行监控,防止任何人以任何网络手段散布恐怖暴力等非法言论,对监测到恐怖暴力等言论的网站或主机服务,应主动停止并关闭其校园网络接入,防止不良言论进一步扩散。
六、恐怖暴力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掌控师生思想动态。
认真学习和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市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切实把师生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开学和重大事件发生后,宣传部、学生处分别组织对教职工和学生思想动态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订思想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维护稳定重要性的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作用,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驻学生公寓的辅导员要坚持在公寓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对学生关注的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学校和学院按照上级精神,将真实情况迅速向同学们讲清楚,坚持内紧外松的原则,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防止各种恐怖暴力等谣言和不实之词在学生中传播,以免造成学生思想混乱或恐慌。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和管理,对学校广播台、有线电视台和宣传栏要加强管理,掌握正确舆论导向,及时清除宣传栏上涉及恐怖暴力等非法内容。
2.加强预测研究,及时化解突发事件因素。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对可能引发恐怖暴力突发事件的性质、形式、特点、规模、趋势、后果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判断,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为化解恐怖暴力突发事件打下有效基础。
3.加强值班工作,保证信息畅通。
学校办公室及校值班室和保卫部门有专人负责信息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与教育厅、高教工委、公安机关和校内各单位的信息畅通,各学院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也要明确安全稳定工作信息员,并保持24小时与党、校办和保卫部门的通信联络。建立团的系统信息员队伍,强化团的系统(团委、分团委、学生班级团干部)的信息工作,保证团的系统信息畅通。
4.建立情况通报制度,组织应对恐怖暴力突发事件小分队。
平时利用学生工作例会和辅导员、班主任例会通报有关情况。特殊时期,根据学校的安全稳定形势,随时召开会议通报情况,除平时建立校园110应急小分队并进行演练外必要时还应临时组建由相关部门,单位人员组成的应急小分队。
5.加强校园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努力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经常开展安全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反恐防暴等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深入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重点部位实行监控覆盖,及时防止恐怖暴力等重大案件的发生,及时妥善处理治安事件,防止因治安问题引发恐怖暴力的事端,对外来人员及车辆实行严格门卫登记制度,加强门卫管理和校园巡逻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外来人员在校内实施各类恐怖暴力等突发事件。
6.加强后勤保障工作,防止因生活服务问题引发恐怖暴力等突发事件。
加强供水、供电、供暖和食堂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防止与学生发生矛盾引发事端。
7.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恐怖暴力事件的发生。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努力解决师生员工反映的实际问题,关心和安排好有实际困难的师生员工的生活,及时准确地掌握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可能引发恐怖暴力事件的倾向和苗头,并积极采取妥善措施,把影响稳定的因素和苗头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8.加强校园网络的监控和管理,防止恐怖暴力信息传播。
加强技术防范,多层堵截过滤,有效阻断有害信息。网络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密切监视网上动态,及时发现预警性信息,有效控制敏感信息,及时删除有害信息。发现有恐怖暴力倾向等有害信息要及时删除并上报学校领导小组。
加强校内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
凡涉及外来人员到我校参加或参与活动的要严格审查制度,认真做好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严格执行开展大型活动的报告审批制度,制订详细安全保卫工作预案,认真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确保活动现场安全和正常秩序。
10.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
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测试,建立心理援助档案数据库,落实定期追踪,对于有暴力倾向、过激行为、突发精神障碍的个体,以及其他严重影响校园稳定的危机情况,咨询老师应尽力做好前期处理工作,及时开展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