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心理健康 -> 正文

星光艺语Ⅲ(第十一期)——补偿效应

发布日期:2023-05-25  来源:   点击量:
补偿效应

当有人来找我们帮忙时,我们要尽量帮忙,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但是,有些忙我们确实是帮不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候怎么办?难道就看着朋友失望而归吗?不,这样做无疑是在损害彼此的关系。人们想到“如果对对方有所补偿就好了”,这便是补偿效应的运用。

PART1
补偿功能原本人体的一种生理适应机制,是指当身体的某一器官有所缺陷或功能减弱时,另一器官的功能就会相应加强,以补偿不足。例如:视力较差者,往往嗅觉、听觉都比较灵敏,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视觉缺陷。人体固有的补偿功能使一切生理缺陷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偿,人们在处理社交事件时也在运用这一效应。

例如,一个人失去亲人后感到特别痛苦,此时,真诚的友谊和帮助会给他带来温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的痛苦,补偿他失去亲人的不幸,这是一种“取代”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从失意、痛苦和沮丧中尽快出来。

还有一种叫“转移升华”的方法,如在生活中遭遇不幸,将精力转移,不把过多目光放在不幸上,而是放在如何解决具体问题上,从而激发更大的潜力,实现自自我价值。

老安在一个研究所工作,他不但为人正直,工作勤奋,还逐渐成为该所的技术骨干,单位凡事总缺不了他。可是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没有如愿评上工程师职称。为此老安很苦恼,经常发牢骚,脾气也变得很大。但时间一长,老安想,这样不但解決不了问题,反而把生活搞得很紧张,家里家外都不轻松。
于是他立志奋发,要从别的方面弥补自己的不足。想通了之后,他开始学习英语、商业知识等,他想条件成熟后去搞民办科技实体,这使得他有很多的话题和朋友交流。这时再看那些评上工程师的人,有的却已泄了劲,没有了压力,生活并不比他更愉快。老安评职称屡遭不顺后,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一一学习、办实体、以及与朋友相会等,这些补偿了他内心的遗憾,使得他的生命活出了另一种精彩。
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效应其实就是一种“渐进式过渡”的过程,即人们可以通过发展自己的长处、优势,从而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调理模式。
PART2

善于洞察人心的人,懂得利用人的补偿心理来达成交往的目标,如果不能满足对方的这种需求,就设法利用另一种需求去满足对方,这时对方同样会很慰激你,也可以有效拉近你与对方之间的距离。

魏红是一家公关公司的经理。有一次,她帮助一家大型公司举办年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组织全体员工去包场唱歌,事先做过准备的员工逐个上台演唱,气氛非常活跃。在整个晚会快达到高潮的时候,魏红特意安排了这家公司的老总上台唱歌,这个老总做准备,感到很意外,但是在员工们的热情欢呼下,老总只好走上了台,勉强唱了一首歌,但是老总实在不擅长唱歌,所以很多地方的跑了调,这时魏红才知道自己计划失误。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魏红悄悄地找到了老总秘书,从秘书那里得知老总很擅长拉二胡,于是魏红很快找来一把二胡,在晚会最后,魏红把老总演奏二胡作为压轴节目。老总虽然二胡拉得不错,但平时很少在公开场合表演,但是,这次他欣然登台,非常投入地为大家演奏了一首曲子,引起了全体员工的热烈欢迎,也把晚会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在这个案例中,魏红利用人们的补偿心理,及时弥补了自己工作上的失误:她让老总以精彩的二胡演奏弥补他之前糟糕的演唱,这样一方面补偿了老总在唱歌方面的缺陷,让老总获得了心理平衡;另一方面,精彩的二胡演奏改善了员工们之前对于老总五音不全的不佳印象,也补偿了员工对老总的评价心理,维持了老总的权威形象。

每个人在接受帮助的时候都会心存感激,所谓“知恩图报”,“懂得感激”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当不能满足对方的某个要求时,我们可以通过别的方面补偿对方,正如“如果没有可乐,就给他一杯咖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