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记忆(十六) | 愿以岁月安好为赠,谢良师开卷之芳华
作者: jiaoyuyishu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7 16:34:33
何子渊:
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广东省梅州兴宁市,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
1906年加入同盟会,任嘉应州主盟人,是广东潮州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年响应孙中山号召组织讨袁军,后受命兴办矿业,筹措革命经费。1920年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咨议,1925年为东征军筹饷。
何子渊先后在当地创办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他曾在辛亥革命、中国现代教育、实业救国、国共合作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
陈献章:
陈献章(1428年11月27日—1500年3月9日),字公甫,别号石斋,人称白沙先生,广州府新会县白沙里(今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人。明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古琴家,岭南地区唯一从祀孔庙的大儒、明朝从祀孔庙的四人之一、心学的奠基者,后世尊为“圣代真儒”、“圣道南宗”、“岭南一人”。
万历初年,从祀孔庙,著有《白沙子全集》。陈献章提出“学贵知疑”教育理论,强调“提出问题”之于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意义,逐渐形岭南学派,倡导的白沙心学,打破程朱理学沉闷和僵化的模式,开启明代心学先河,成为宋明理学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转变风气的关键人物,推崇倡导 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推动明代儒学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高扬“宇宙在我”的主体自我价值,突出个人在天地万物中的存在意义,对整个明代文人精神的取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主要作品:《慈元庙碑》、《忍字赞》、《戒色歌》、《戒戏歌》、《戒懒文》。
主要成就:开明儒心学先河,创茅龙笔、白沙书派、白沙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