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春在花,如盐在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乘风破浪 ,扬帆远航。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引言
2023年3月14日,“湖外大讲堂”暨西方语言学院“西语讲坛”第二讲——课程思政助力外语教学乘风破浪在一教245阶梯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明东教授主讲。西方语言学院院长刘金明、副院长谢莉以及专任教师们参加了本次讲座,活动由谢莉副院长主持。
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首先由谢院长介绍刘明东教授的个人信息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目前,将思政融于外语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学界热点研究问题。今天,让我们聚焦“西语讲坛”第二讲,与刘明东教授共同探讨课程思政该如何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吧!
讲座伊始,刘明东教授首先向各位老师分享了一段个人听课体验,并抛出了“三牛精神”这一熟悉的概念名词,直接道出各位老师一定要清楚如何用外语去翻译“三牛精神”,随后围绕“外语翻译”展开探讨。
刘明东教授就自己由翻译联想到自身教学的实际情景,指出外语教学应重视发音与词汇两个方面。随即提出本次交流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WHAT、WHY 、HOW。
围绕这三点关键词,他着重讲述课程思政的教育工作该如何开展,重点提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探讨了将其贯穿于课堂,持续推进教育教学与思政深度融合的教学方法。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课堂思政是教育工作的一个侧重点。刘明东教授将其与外语教学融合,以“人才培养”三问从目的、方法和效果三个视角出发,为我院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最后,刘明东教授用朴实的语言、鲜活的案例,让各位老师看到了外语类教师立足教学做科研,甚至出高质量成果的可能性,这对我校西方语言学院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起到了莫大的鼓舞。
立德业、养德性、有德行;培才能、练技艺、有才学。
立德育人的同时,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让我们师生同力协契,助力外语课程思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