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8日,英语学院全体教职工在教学楼457教室召开新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安排会议,在此次会议上,周院长和付书记分享了麻小娟老师的故事,她用1000多个睡前故事,点亮了乡村留守儿童的心灵,温暖了孩子们的心。她将自己独特的心意融入到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教育中,赋予农村孩子们无穷的力量。
躺在温软的床上,听着妈妈讲故事入梦”,城市孩子的日常生活,对很多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往往遥不可及。为了让寄宿在学校的孩子们感受到爱和温暖,湖南常德90后乡村教师麻小娟用1001夜的故事点亮很多孩子的心灵。近日,《光明日报》刊发报告文学《一千零一夜》介绍“故事老师”麻小娟的事迹,引发热烈反响。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为了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一名年轻女老师与孩子们约定,每天晚上就寝前讲30分钟故事。这一讲,就是7年,足足1001个夜晚。这是一个关于普通人的故事,它没有大潮奔涌,看似波澜不惊,却拨动着人们的心弦。作为千千万万乡村教师中的一员,麻小娟平凡、低调、谦恭,没有显要的功绩,也没有英雄的壮举,但她以1001夜故事的坚守,抚慰着孩子们的心灵,带给他们“妈妈的温暖”,教会他们勇敢和坚强,让人由衷敬佩。
一个好老师就是一盏灯,它照亮孩子们上学的路,温暖孩子们孤寂的心,给予他们生活的勇气、学习的信心、向上的动能。一个好故事就是一粒种子,把它撒到初开的泥土里,它就会生根发芽,成为留守儿童心灵的慰藉,成为孩子们做人做事的遵循。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客观存在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教师群体的无私付出、坚忍不拔、用心用情,依然是深山冷岙间最可靠的那盏灯。
家喻户晓的时代楷模黄大年、张桂梅等,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杰出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感天动地、大爱无疆;坚守讲台27年的安徽蒙城“弯腰老师”朱景科、坚守山村12年的云南昭通“无臂教师”江声发,坚持7年给留守儿童讲1001夜故事的“故事老师”麻小娟等,则让我们看到了更多乡村教师“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默默无闻、辛勤奉献、努力坚守。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一个地方拥有好老师是当地的荣光,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这个民族的希望所系。对他们,全社会给予再多的褒扬都不为过。
平凡铸就伟大,榜样往往是各行各业中那些平凡人物。正是因为有了这咬定“初心”不放松的平凡人,才有了教育的不平凡。作为一名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师技能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但是更要将学生真正放在心上,这样才能让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职业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