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湖南临澧人。作家、社会活动家。1923年8月进入上海大学学习。其创作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于1952年获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

《桑干河上》所描写的是1946年华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通过暖水屯一个普通村庄的土改运动,从发动到取得初步胜利的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出各个不同阶级不同的精神面状态,并且展现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大道。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全书58节,每节都描写一个中心情节或中心人物,作者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有头有尾、情节集中等长处,又与自己擅长的心理分析、环境描写相结合,使得全书波澜起伏,舒徐有致。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全书是从一个后来被错划成富农的富裕中农顾涌,在附近村子听到土地改革斗争的风声开始的。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写了暴风雨到来前暖水屯人们心理上的变化,对斗争风暴的到来做了有声有色的描绘。作者以顾涌的出现为全书开头,并且选择他作为贯穿全书的一条重要线索,是因为他的身份使他对土改十分敏感;与此同时,他又和农村各阶层保有密切复杂的联系;而对这种人采取什么态度,也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中的阶级政策,关系到土改运动能否顺利开展(作者原想表现工作组在这一问题上发生的偏差,后因写作计划改变而未能在现有的作品中反映出来)。

通过读这本书,还让我有另一个层面的认知,一个人要想适应时代发展,也需要改革和创新的精神,能不断提升进步,不被社会淘汰。就拿我们现在学习来说吧,如果你只是一味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而不接触周围的学习生活不懂得创新的话,我们就得不到学习上的上进。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本书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在未来的工作中要有改变的勇气、突破困难的斗志、否定自我的思维,重新审视自己的,在细节处发现问题,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