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青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悠悠百年,千秋伟业,党同人民永远不可分割、永远命运与共。

《三里湾》是现代作家赵树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55年出版。《三里湾》围绕着三里湾农业合作社秋收、扩社、整党、开渠四项工作,描写了马多寿、范登高、袁天成、王宝全四户人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纠葛,反映了农村中先进与落后力量的冲突,展现了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农村生活的风貌。

赵树理
现代作家,山西沁水县人。早年在乡村小学任教。1937年参加抗日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新华日报》等报社工作。1943年发表他的优秀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继之,又发表《李有才板话》等优秀作品。
1945年至1948年,在太行文联和华北新华书店工作。北平解放后,到京参加戏剧改革,主编《说说唱唱》。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曲艺协会主席。1970年病逝。发表了《三里湾》《锻炼锻炼》等多篇作品。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在解放前后各个时期的生动现实,新颖活泼,具有群众喜闻乐见的风格。其主要作品辑为《赵树理短篇小说选集》和《赵树理选集》。

《朝内166人文文库·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三里湾》写到,赵树理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而且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在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艺的传统、促进革命文艺的大众化方面,作出了富有成果的贡献。
《朝内166人文文库·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三里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作品。华北解放区模范村三里湾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秋收、整党、扩社、开渠……合作化运动给农村带来新气象,但由此也引发了有关于两条道路、两种思想、两种生活方式的种种矛盾……

近几年来,旗杆院房子的用处有点调动;自从全国大解放以后,民兵集中的次数少了,武委会占的前院东房常常空着,一九五一年村里成立了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开会、算账都好借用这座房子,好像变成了合作社的办公室。可是在秋夏天收割的时候,民兵还要轮班集中一小部分来看护地里、场上的粮食;这时候也正是合作社忙着算分配账的时候,在房子问题上仍然有冲突;好在乡村里的小学、民校都是在秋收夏收时候放假的,民兵便临时到对面小学教室里去住。
到1952年,到处搞扫盲运动,县里文教科急于完成扫盲工作,过左地规定秋收不放假,房子又成了问题,后来大家商量了个解决的办法是吃了晚饭上一会课,下了课教室还归民兵用。

赵树理他带着深厚的民间情结,只想用民间的方式叙述民间的故事。所以如我们所感受到的,《三里湾》也存在着隐藏的线,在最为耀眼的外壳之下,作者有着不自觉透露出来的深层次情感倾向。赵树理没有直面这些当时放不出来的疑问,而是坚持描绘着土地上这片又可爱又可气的人们。记录他们的行为言语动作表情,写出了农民独特的性格特点。
通过对这些落后人物形象的描述,作者真实的写出了社会主义对于农业的改造的艰辛和路途遥远。因为在时代的洪流下,农村合作社的改革不仅仅是一种制度的改革,更大的意义是一场与旧思想旧观念艰难“战斗”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