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记忆(六)| 愿以岁月安好为赠,谢良师开卷之芳华
作者: jiaoyuyishu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15 18:07:08
胡适: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在上海梅溪学堂、澄忠学堂和中国公学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先后入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受业于杜威,获哲学博士学位。自称“受杜威先生实验主义哲学的绝大影响”,实用主义是他“生活和思想的一个向导”。
他一生参加学术活动的领域较广泛,在哲学、文学、历史和教育等方面,均有专门论著。教育方面,他提倡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论,要求学生“安心求学”,埋头于“读书救国”,反对学生参加革命运动。同时竭力宣传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他对高等教育的建设和规划特别重视,认为高等教育是国家学术研究的中心。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和《胡适文存》等。
王国维

王国维:
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曾留学日本,归国后1903年起先后担任通州和苏州师范学堂心理学、伦理学教习。1922年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信导师。1925年受聘为清华研究院教授。较早介绍西方哲学、美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教育思想方面,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多方面发展的“完全之人物”。力主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并重。认为教育应以道德为中心。较早提出美育应列为学校的正式科目的见解。
教育主张主要有:
(1)大学要办成研究学术的场所;
(2)大学应承担培养年轻一代理论学术人才的责任;学术应自由和独立等。
(3)重视师资的培养,强调必须办好高等教育,以充实中学的师资;办好中学及师范教育,以充实小学的师资。其著述甚丰,涉猎教育、哲学、文学、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诸方面,主要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所译日本花铣三郎著作《教育世界》,为中国第一部介绍的外国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