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普及
风湿骨病
医学健康管理学院
风湿骨病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主要是由于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导致关节、骨骼、肌肉等部位出现病变。
其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
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患者的手指关节可能会出现对称性的肿胀、疼痛,晨起时还会感觉关节僵硬,一般持续1小时以上才能逐渐缓解。
骨关节炎也是常见的风湿骨病,多发生于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
风湿骨病的病因多样:
一是自身免疫因素,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关节组织;
二是遗传因素,像强直性脊柱炎就和遗传基因密切相关;
三是感染因素,例如细菌、病毒感染后诱发;
四是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的环境容易发病。

自身免疫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外来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并对其发起攻击以保护身体。然而,在自身免疫性风湿骨病中,免疫系统发生紊乱,错误地将自身关节、骨骼及其周围组织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并进行攻击。例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免疫系统会攻击关节滑膜组织,导致滑膜炎症,进而引起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这种自身免疫攻击会持续进行,造成关节软骨、骨质的破坏,严重影响关节功能。这一过程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使得免疫系统的识别功能出现偏差。
在强直性脊柱炎中,免疫系统对骶髂关节和脊柱等部位的组织发起异常攻击,导致炎症反应,使关节发生纤维化、骨化,最终可能造成脊柱强直、活动受限等严重后果。
自身免疫性风湿骨病患者体内会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自身组织中的抗原相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会在关节、骨骼等部位沉积,激活补体系统,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患者体内可产生抗核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以和体内细胞的核抗原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关节处沉积后,引起关节炎症,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等风湿骨病的症状。
同时,这些免疫复合物还可能影响到肾脏、皮肤等其他器官组织,造成多系统损害,这也是风湿骨病常常累及多个器官的原因之一。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某些基因与自身免疫性风湿骨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果家族中有风湿骨病患者,其亲属发病的风险会相对较高。例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携带特定HLA基因类型的人群,在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刺激时,更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紊乱,进而引发风湿骨病。
感染因素: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是触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风湿骨病的因素之一。例如,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能引发风湿热,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等。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在对抗病原体的过程中可能发生错误的免疫调节,从而将自身组织误认为是外来病原体进行攻击,进而引发风湿骨病的症状。
环境因素:由于长期暴露于某些环境污染物,如化学物质、重金属等,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自身免疫性风湿骨病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接触某些有机溶剂可能会干扰免疫系统的平衡,使机体更容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但具体的作用机制仍在研究之中。
治疗风湿骨病的物理治疗方法:
1、热敷
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或者热盐袋敷在疼痛的关节部位。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比如,当膝关节患风湿骨病疼痛时,把热水袋放在膝盖上,每次热敷15 - 20分钟左右,能让关节感到温暖和舒适。
2、按摩
通过专业按摩师或者自我按摩来放松关节周围的肌肉。按摩手法包括揉捏、推拿、摩擦等。例如在按摩肩部时,从颈部底部开始,用手指揉捏肩部肌肉,可以减轻肌肉紧张,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
3、针灸
这是中医传统疗法。针灸师会将极细的针插入身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流通。比如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针刺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有助于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
4、红外线照射
利用红外线灯照射病变关节,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减轻炎症。一般每次照射时间为20 - 30分钟,照射距离要适当,避免烫伤皮肤。
5、拔罐
可以改善肌肉痉挛症状,减轻疼痛。它主要是通过在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表面,促进局部气血运行。不过要注意避免在皮肤破溃、有炎症等部位拔罐。
6、水疗
包括温泉浴、矿泉浴等。水中的矿物质和温热的环境可以放松肌肉、减轻关节负担。同时,水的浮力还能方便患者进行一些关节活动锻炼。
除此之外,患者应注意关节保暖,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姿势,这些对控制病情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