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课程实施、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它是将学校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基本做法制度化、明确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并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来加以落实。实行教学常规管理的近期目标是引导和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求得“保底”;长远目标则是促使和促进师生成长发展、提高育人质量。一个富有生命力、亲和力的常规体系必须也必然是足够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富有弹性、常新的、富有人情味的,其灵魂在于目中有“人”,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真谛在于发展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常规管理方式方面我们要注意抓六项工作:一抓计划,统一常规教学;二抓检查,督促常规教学;三抓毕业班,带动常规教学;四抓优质课,活跃常规教学;五抓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丰富常规教学;六抓教学研究,优化常规教学。
而对常规教学来说,其关键则是“三精心”教学,它为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制定更符合实际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测量方法,为教学过程与质量调控提供依据。何谓“三精心”教学呢?
一方面要达到备课的总要求:博采、深钻、精雕细研。博采指广阅资料,博采众长,了解社会,广积教学信息。深钻是反复钻研教材,理清脉胳,抓基础寻重点,攻难点,补弱点,找准教学的突破点。精雕细研即细心研究授课的知识重点、难点、能力训练,统一教学进度,研讨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要做到备课的“七性”:一是了解学生,使备课具有针对性;二是吃透大纲、教材,使备课具有方向性;三是精心设计教案,使备课具有整体性;四是确定教学重点,使备课具有层次性;五是精选习题、例句,使备课具有实效性;六是注意新旧知识衔接,使备课具有连贯性;七是随时更新教案,使备课具有时代性。
对上课的老师而言如何抓好课堂,创优课堂,这要求我们做到“八有”、“五不”和“五提倡”。“八有”指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有良好的教学风度;有科学的板书设计;有精炼的教学语言;有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有落实重点的中心环节;有巩固知识的课堂练习;有简明的教学小结。“五不”即不提前上课、不拖堂、不训斥、不放任、不误课。“五提倡”为提倡用普通话教学,提倡衣着整洁大方,提倡边讲边板书,提倡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倡不看教案授课。
对学院的教学管理来说如何快速、有效的提升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水平,则要有计划的抓好三种课:抓好教学研究导向课,请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上示范课,提供教学范例;抓好青年教师的比武课,既考察实际教学水平,又实施在岗培训,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抓好公开课,探讨教学方法,研究教材的最佳处理与知识传授的最佳方式。而公开课我们则可以围绕以下七种课型展开。一是概念课:引入实例,归纳现象,深入阐述,形成概念。二是基础课:知识讲实,思维引活,授之以渔,赠之以网。三是实践课:示范性强,直观性好,手脑并用,操作规范。四是习题课:选题典型,灵活多变,落实基础,培养能力。五是小结课:抓住重点,理清脉胳,纵横联系,综合提高。六是复习课:戴帽子(先总后分)找点子(抓住核心)串珠子(归纳条理)织网子(形成整体)。七是讲评课:总结经验,修正错误,联系实际,传授技巧。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帮助学生巩固消化课堂知识,扩大视野的重要途径。全面关心学生、精心辅导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所谓精心辅导,从立足点来说,就是磨尖子,治跛子,帮后进,促平衡;从形式上说,就是要加强经常性的个别辅导和相对集中的集体辅导;从内容上说,就是精选习题,细化作业,推介方法,解决疑难;从目标上说,就是要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心理、消除消极情绪,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