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学人
商务英语2012班团支部 卢银

穿越世纪风云,踏上百年征程。新时代的青年,青春正当时,奋斗正当时,更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青春奋斗的鲜明印记。
为庆祝建团百年,激昂青春奋斗,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年团刊·第二期:追寻信仰之光,勇担青春使命。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是以中国共产党为直接领导,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也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1926年5月,为纪念五卅运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第121期的封面上刊登了丰子恺所画的漫画《矢志》。
《中国青年》自1923年创刊以来,从未使用绘画作封面,这一期《中国青年》不仅封面设计独特,而且内容新颖,是“五卅纪念周年刊”,这期特别的杂志是《中国青年》杂志编创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高耸入云,塔刹却插了一支箭,箭和塔的比例不那么写实,夸张的箭,仿佛要刺透塔刹,直上云天,让人感到一种强大的张力。

《矢志》取材于历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史书记载:唐代,青年将领南雾云突出敌军包围,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出师相救,但欣赏南霁云之壮勇,“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面对美食,还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霁云说了一番大义凌然的话,说完便踏镫上鞍,策马离去。出城前拔箭射向佛塔,箭直奔塔身而去。南霁云厉声说道:“此矢所以志也。"
《中国青年》选用《矢志》作为五卅运动纪念刊的封面,意在使读者能够明白革命群众奋斗的工作,使读者能够从实际奋斗中切实认识五卅运动的意义,更要使读者能够从中清晰地认识到我们今后应该走怎样的道路。
随后,在1926年6月的《中国青年》第126期封面上,再一次出现了丰子恺的画。与上次不同,这次画面回到了射箭矢志的人物,一个青年战士骑在一匹战马上,意气风发,挽弓搭箭,准备发射。
这幅画也可看作是上一幅的延续,仍是激励青年为民族命运奋斗。丰子恺的第二幅画从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由此可以看出,丰子恺的画作对于传播革命精神鼓舞人民群众奋发向上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发展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受到很大锻炼,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党组织也得到极大发展,在斗争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党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

这两幅画,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红色的美术史料。其实当年为《中国青年》画封面的时候,丰子恺也只是二十八岁的青年,他用两幅封面画鼓励广大读者,同时也鼓励了他自己。

丰子恺是从革命战争年代走出来,经历了战火和硝烟,并以满腔热情自觉投身到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中,同时,他从那个年代开始,用美术担负美术家的责任;1949年建国后,他又走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事业的开拓、建设、发展和革新的道路,并为此奋斗和奉献了一生,创作了许多精品力作,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面貌,并与思想、情怀、技艺融为一体,不忘初心、永远前行,是现代中国美术事业的开辟者和奠基人,并深深的影响了至今的几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