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阅读推广
位置: 首页 > 阅读推广 > 正文

缅怀杨振宁院士:一世“归根”,千古丹心

作者:   时间:2025-10-30   点击数:

 

杨振宁在云南丽江远眺云山

江才健摄于20004

图源:《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

 

 

202510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20世纪科学史与家国史交织的壮阔史诗。

 

要真正理解杨振宁先生,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他的成就,更需要走进他的生平、他的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本期精选关于杨振宁先生的8本著作,为我们打开通往他精神世界的大门。

 

 

杨振宁的一生,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1922年,他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杨武之是留美归国的数学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系奠基人之一。在《我知道的杨振宁》中,葛墨林教授记录了一个关键细节:杨武之并未急于向儿子灌输现代科学,而是请家教为他系统讲授《孟子》。这种深厚的国学底蕴,塑造了杨振宁独特的思维特质,也为他日后融汇东西方文化奠定了根基。

 

 

1927年,杨振宁与父亲杨武之、母亲罗孟华于厦门留影

图源:《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刚读完高二的杨振宁被迫南迁,在西南联大度过了艰苦而珍贵的求学岁月。《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中记载,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他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炽热追求,在茅草棚搭建的教室里,听着敌机从头顶飞过的轰鸣声,坚持完成每一次实验1945年,他作为第六届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师从物理学大师费米和泰勒,开启了他的科学探索之旅。

 

 

1949年秋,杨振宁于美国费城留影

图源《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

 

 

 

 

 

 

作者:葛墨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8/1

 

葛墨林院士作为杨振宁的长期合作者,在书中,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详细回忆了他与杨振宁先生长达40余年的交往经历。 作者从初次结识杨振宁开始,记录了杨振宁在国际物理学研究中的贡献,特别是在规范场理论方面的影响。同时,书中还详细描述了杨振宁在美国的学术生活、家庭生活及其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1984年作者在杨振宁先生妹妹杨振玉家与杨先生合影

图源:《我知道的杨振宁》

 

 

 

 

 

 

作者:江才健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20

 

作者历时十年追踪访谈,完整呈现了杨振宁跨越东西方的生命历程,深入剖析了他在重大人生抉择时的思考脉络,揭示了规范场背后的人文精神。

 

 

1992年,杨振宁与江才健()合照于山西太原

图源:《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

 

 

 

 

 

 

作者:吴国盛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8/1

 

这是一部关于世界科学通史的综合著作,涵盖了从古代东方文明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漫长历程。 书中将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置于宏大的科学史背景中,阐述这一理论的提出大大深化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革命性意义。作者充分认识到科学的人文价值,并且通过历史叙事的方式,阐明科学的社会角色和人文意义,从而沟通文理,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架设桥梁。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物理学界对对称性的认知,但他们获奖的过程充满戏剧性。鲜为人知的是,当时物理学界对此理论多持怀疑态度,是女物理学家吴健雄主动取消休假,独自进行艰苦实验,最终证实了他们的理论。

 

 

19571210

杨振宁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手中接受诺贝尔奖章

图源:《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

 

然而,诺奖只是杨振宁院士科学成就的冰山一角。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米尔斯规范场论,该理论被誉为20世纪后半叶理论物理的基石,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框架。一个惊人的巧合是——他出生(1922101日)、《同位旋守恒与同位旋规范不变性》论文发表(1954101日)和宇称不守恒理论论文发表(1956101日)这三个重要时刻,都巧合地在101日发生,仿佛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有着神秘的共鸣。

杨振宁荣获顶尖科研奖项时间轴

 

1957

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时的最快诺奖

1986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美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1994

美国鲍尔奖

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奖

1995

爱因斯坦奖章

理论物理领域的崇高荣誉

2001

费萨尔国王国际奖

被誉为阿拉伯世界的诺贝尔奖

2019

求是终身成就奖

史上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得主

 

2001216

杨振宁在利雅得的费萨尔国王国际奖颁奖典礼上演讲

图源:《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

 

 

 

 

 

 

作者:杨振宁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8/3/1

 

书中收录了他对新世纪科技发展的深邃思考,更满载对中华科技崛起的殷切期盼。在书中他写道: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这句话既是他对民族命运的思考,也是他个人归途的写照。他还写道:我的一生可以看作一个圆,从中国开始,走了很远的路,最终还是回到了起点。

 

 

 

 

 

 

主编:杨振宁、葛墨林、何杨辉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1

 

书中集合了杨振宁院士在内的12位国内外权威科学家的前沿研究成果,内容涵盖拓扑学量子信息、规范场、引力场等领域中的发展,以及拓扑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复杂联系。书中展现了杨振宁院士对学科交叉融合的敏锐洞察,他在书中提到:拓扑概念在物理中非常重要,尤其是涉及阿贝尔或非阿贝尔相位的现象(或问题)。他将抽象的拓扑概念与物理现象巧妙联系,这本书堪称理解当代物理发展的关键读物。

 

 

杨振宁三大里程碑式的研究贡献

 

1

1954年: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奠定了上世纪50年代后高能物理的理论基础

1956年:宇称不守恒

彻底打破了物理世界左右对称的完美假象,是20世纪物理学最震撼人心的革命之一 

3

-巴克斯特方程

为可积模型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1999522

杨振宁与-巴克斯特方程的巴克斯特于石溪留影

图源:《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

 

要理解一个完整的杨振宁,我们还需要聆听他身边亲友的声音。通过这些珍贵的回忆,我们能看到科学巨匠光环之外,一个更加真实、生动、充满人情味的杨振宁。

 

挚友邓稼先:千里共同途的誓言

 

 

1949年,杨振宁(左)、邓稼先(中)、杨振平(右)

于芝加哥大学留影

图源:《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

 

 

 

作者:竭宝峰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

 

在《邓稼先献身科学的故事》中,记载了这两位科学巨子半个多世纪的动人友谊。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国,见到阔别22年的挚友邓稼先。在去上海的路上,杨振宁忍不住问:稼先,我在美国听说,中国的原子弹有美国物理学家参加搞,是真的?邓稼先请示后郑重告诉他:确实没有事后,邓稼先特意写信给杨振宁,在信的结尾动情地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五十年后,百岁的杨振宁在公开场合含泪回应: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这句话,成为两位巨人友谊最悲壮而美丽的注脚。

 

 

同窗许渊冲:联大岁月的青春印记

 

 

杨振宁先生致许渊冲先生信

图源:《我知道的杨振宁》

 

 

 

作者:许渊冲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1

 

 

《西南联大求学日记》中,许渊冲以生动笔触记录了青年杨振宁的形象:他穿的学生装显得太紧,因为他的身体正在发育,他的智力又太发达,仿佛要冲破衣服的束缚。他穿的大头皮鞋显得太松,似乎预示着他的前程远大,脚下要走的路还很长。他回忆,杨振宁虽然主修理科,却经常旁听中文系的课,并能背诵大量诗词,他的文化底蕴,远超出一般理科生的范畴。这段持续八十年的情谊,见证了一代学人的成长与坚守。

 

 

伙伴李政道:科学史上的复杂篇章

 

 

杨振宁和李政道()早年在学术上合作密切

图源:《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

 

 

 

 

作者:赵天池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22

 

在《天语物道:李政道评传》书中客观记录了这两位天才科学家从亲密合作到最终分道扬镳的历程。尽管他们的关系后来变得复杂,但李政道始终承认:1956年我们合作的工作中,振宁的贡献是巨大的书中也提到,即使在关系紧张时期,杨振宁仍在多个场合肯定李政道的物理直觉是超群的。这种对学术伙伴的尊重,体现了他的君子之风。

 

 

杨振宁先生曾坦言:我的最大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不如人的心理。他以自己的巅峰成就,为整个民族找回了久违的自信。

 

最终,他完成了生命的循环,如同他在《归根》诗中所言:

 

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

深究对称意,胆识云霄冲。

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

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的一生,始于华夏,探索于世界,最终深情地归根于这片他始终深爱的土地。他的科学与精神遗产,将继续如指路松般,指引着后人前行。

 

 

 

 

上免费阅读方式

 

仅需3步即可进入所在机构图书馆畅读精选好书。

 

第一步:长按识别文中二维码

 

第二步:输入所在机构全称,选择所在机构图书馆后点击下一步

 

第三步:试读20%后点击登录,输入相应信息阅读整本书

 

 

登录认证:根据所选图书馆的登录方式,进入登录页面,并授权地理位置。

 

 

(两种登录方式页面)

(授权地理位置页面)

注:以上操作方式可根据图书馆情况更改,如未搜索到所在机构图书馆,可联系图书馆

 

掌阅精选其他访问方式

 

1PC:请使用图书馆专属链接访问;

2APP:通过以下二维码扫码下载。

 

 

 

转载于掌阅精选

图源:《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

《我知道的杨振宁》

 

 

独立之人格  仁爱之精神

联系我们: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丁字湾街道京阳大道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图书馆 五楼 512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