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多年前的历史瞬间,深刻影响了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轨迹。它所引发的漫长抗争,是一段关于苦难与觉醒、屈辱与奋起的复杂记忆。对今天的我们而言,回望那段岁月,并非为了停留于伤痛,而是为了理解在危难之际,一个民族所迸发出的惊人力量与不屈精神。
对今天的我们而言,理解“九一八”,不仅是了解一段国难,更是读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于危亡之际所迸发出的惊人力量。值此之际,我们精选3本著作,重返历史现场,凝视那些血与火的故事。
《东北抗日义勇军》
馆藏信息
索书号:索书号: K264.301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馆藏位置:
中文社科类图书阅览室(二)
202室19架01列A面03层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严谨地论述东北抗日义勇军形成、发展、斗争与演变的学术专著。作者详尽地描绘了“九一八”事变后,在国民政府未能进行有效组织抵抗的情况下,东北各阶层人民(包括部分爱国官兵、警察、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乃至绿林武装)自发组成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壮阔历史。
书中不仅记录了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战等重大战役,还深入分析了义勇军的成分、特点、历史贡献以及最终受挫的内部与外部原因。它强调了义勇军作为中国抗日救亡先驱的重要地位,其斗争为后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础,是理解中国14年抗战史(1931-1945)的开篇必读之作。
作者简介
张华,一位专注于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抗日战争史领域的历史学者。其研究以史料扎实、视角宏观、论述客观而见长。本书是其在该领域多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旨在填补相关学术研究的空白,为读者提供一部信实可靠的义勇军全史。
“九一八”全记录
馆藏信息
索书号:K264.202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馆藏位置:
中文社科类图书阅览室(二)
202室19架01列A面03层
内容简介
本书如其名,旨在以“全记录”的方式,巨细无遗地呈现“九一八”事变的前因、过程与后果。作者运用了海量的第一手历史档案、电报、新闻报道、当事人回忆录和历史照片,以近乎“纪录片”式的笔法,按时间顺序全景式地还原了那段历史。
内容从日本大陆政策的源起、“东方会议”的阴谋、柳条湖事件的策划开始讲起,详细叙述了事变当晚日军的行动、东北军方的应对、沈阳城的陷落,以及其后东北各主要城市的沦陷过程。同时,也记录了国际社会的反应、中国社会各界的悲愤以及东北人民最初的零星抵抗。本书史料极其丰富,附有大量珍贵图片,是想要深入了解事变具体细节的读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赵杰,一位知名的辽宁地方史和抗日战争史研究专家,曾任辽宁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长期致力于收集、整理和研究东北地区的近现代史史料,尤其对“九一八”事变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其著作多以史料详实、考证严谨著称。
《心殇:我的乳名“九一八”》
馆藏信息
索书号:K264.201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馆藏位置:
中文社科类图书阅览室(二)
202室19架01列A面03层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沉重而珍贵的个人口述史。主人公胡新化老人出生于1931年9月18日。这个本该充满喜悦的生辰,却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他一生都无法摆脱的烙印——他的乳名被叫做“九一八”。
本书通过胡新化老人平实而真挚的回忆,讲述了他个人及其家庭在日伪殖民统治下的苦难经历、战战兢兢的成长过程以及“九一八”这个特殊名字带给他的屈辱、困惑与觉醒。它从最微观、最真切的个人视角,揭示了国家与民族的大灾难如何具体地压垮每一个平凡的个体。这不仅是一个人的记忆,更是一个民族的集体伤痛的缩影,极具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作者(口述/整理)简介
口述者:胡新化(1931-?):一位普通的东北老人,其个人命运与国耻日紧密相连,他的一生是那段历史最真实的见证。
整理者:通常由记者、作家或历史工作者担任,他们负责采访、记录、核实并整理口述者的回忆,最终成文。整理者的工作对于保存这些鲜活的历史记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