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组:在来信之后,听说习近平同志还邀请大家暑期返家乡做农村调研,实际体验家乡的社情、民情和发展,还做了动员会,您能讲讲这次动员会上,习近平同志和大家都讲了什么呢?
曹兵海:习书记与我们座谈了近两个小时,习书记讲了很多,既讲了这次调研的背景意义,也讲了做好调研的方式方法。他没有稿子,直接坐那儿就开始讲,很生动,不枯燥,非常实在,又有高度,大家听得很认真。那时候也没有人录像录音,现在找不到当年记录的笔记本了,真有点儿可惜。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习书记讲学习。他说,我们学东西要学无止境,所有学到的东西都是有用武之地的。学习的同时要想办法应用,在应用中再总结,再用于学习。搞这种乡村调研,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后来我自己当了老师,越来越觉得习书记讲得有道理。知识要学,学了之后就要用,知识就会越学越深,即便是刚开始学的知识,也会找到能应用的地方。
习书记说,大家搞调研,既可以深化课堂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发现很多课堂之外的事情。他举例说,不要小看了一粒化肥,化肥的用量、离根的远近、播种的深浅、用肥的时候浇不浇水,化肥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通过调研发现的问题,对我们正定的发展有作用,对你们自身的提高更有作用。
在谈到如何调研时,习书记还特别强调,调研不要只看表面的东西,而要通过表面的东西发现背后的机理,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找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就一定会用到大家所学的知识。他风趣地说,你们去调研可能开始群众不欢迎,那么,如何让群众欢迎你就是一个能力提高的过程。
最后,习书记还说了两点:第一,没有一分钱补贴,大家自带干粮;第二,交通工具是自行车,骑自己家的自行车去调研。那时候,习书记有个爱好就是骑自行车,乡村开车也不方便,他就喜欢骑着自行车走村串乡地调研。
采访组:通过这次与习近平同志的工作接触,您有什么感受?
曹兵海:第一感受是“实”。我感觉习书记是这样一个人:对事情不看表面,看实实在在的效果。对于我们的调研,他是一个要“干货”的人。他要求我们“老老实实地调研,在调研中提高自己”,“调研报告要写得‘实实在在’——不要写赞美的话,多写政府部门没掌握的情况和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习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说得少、做得多,一心一意求发展。他把求发展变成了真正的做事、真正的解决问题。
第二个感受是“韧”。我们当时就从习书记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内在的韧劲和坚持,我觉得这是他的性格。我非常能理解他现在所说的“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把改革进行到底”,所要表达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追求和伟大情怀。
第三个感受是习书记很善于做青年学生的工作。习书记给我们做动员,是一次启发式动员。他只是给方向,不给画框,不给答案。他给我们提出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怎么让农户喜欢并配合你的调研就看自己的本事啦”,一语点醒梦中人。他深知农村情况复杂,看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不分,不能以偏概全。针对我们这帮正在读大学的青涩“马驹子”,习书记的教育方法很是灵验,充分发挥了我们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个过程给了我们自主和自信,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是我们对自己认识的一次升华。后来我当了老师,越发感到他的启发的宝贵。
第四个感受是习书记很有战略眼光和科学精神。多年以后,我才悟出习书记让我们返乡调研的深意。他要抓正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不拍脑门决策,需要得到农村最真实、第一手的信息。我们农大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到大学受过一些教育后,再回来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了。让大学生返乡调研,既给我们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又能给县里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那个时候,刚刚30岁出头的他就表现出了这样的战略思维和稳健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