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内容简介
在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男孩从英国本土飞向南方疏散。飞机被击落,孩子们乘坐的机舱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
岛上有充足的淡水、丰美的食物、湛蓝的海水和绵长的沙滩,呈现出一幅如同人之初亚当和夏娃栖息的伊甸园一般的图景。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生存环境下,充满新鲜感的孩子们开始了新的生活。起初孩子们身上还带着文明社会的习惯和印痕,还能够按照文明社会的理性和秩序来运转他们那个“小社会”。在他们自发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拉尔夫就规定,谁持有“海螺”,谁才有发言权。会后孩子们分成小组去采集食物,用树枝建造房屋,还点燃一堆烟火向海上传递求救的信号。但好景不长,有序很快转为无序。搭建住棚和看守火堆这些文明社会中所应担负的责任很快让孩子们觉得限制了个人自由,最后选择跟随杰克去打猎,因为那样让他们感到刺激,既无拘无束,又可以吃肉。

孩子们分为两帮,分别以拉尔夫和杰克为首。为了争夺对小社会的统治支配权,建立可以发号施令的权威,两派开始明争暗斗。在随之而来的斗争较量中,拉尔夫和猪崽子一方被杰克和罗杰一方打得大败。失去了文明世界的理性和秩序,没有了纲纪规则,没有了互助合作,这群孩子完全堕落成一群嗜血的“野兽”。权力争斗的愈演愈烈及欲望和责任的冲突很快使孩子们文明有序的社会走向分裂。故事的结尾处,当杰克和他的猎手们认定拉尔夫是仅剩的惟一叛逆者时,罗杰狰狞地削尖了木棒的两端,准备用对付野猪一样的手段来除掉拉尔夫。可怜的拉尔夫被追捕得四处乱窜,无处藏身,直到英国皇家海军舰艇经过荒岛相救,才幸免于难。故事的结局处,荒岛呈现出这样一幅悲伤凄惨的景象:“海岛已经全部烧毁,像块烂木头”,“拉尔夫的眼泪不禁如雨水般流了下来,他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故事以崇尚本能的专制派压倒了讲究治理的民主派而告终。
02 主题思想

一个突出的主题就是揭示人性恶,强调人的天性中潜藏着不可克服的恶意识,这种意识会不断膨胀,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蝇王》的主题思想:即在承认人性恶的同时,呼唤人性中善的回归。由于赎救主题的存在,人性恶主题的揭示又在辩证的意义上逆向地指明了人性趋向至善、人类精神获得拯救的道路。
03 阅读感想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小说,它以一群孩子在荒岛上的生存故事为蓝本,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黑暗。故事中,孩子们起初试图建立秩序,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恐惧与欲望逐渐侵蚀了他们的心灵。在没有成人约束的环境下,权力斗争、暴力冲突频发,象征着文明的海螺最终破碎,人性中的“恶”肆意蔓延,曾经的纯真少年们陷入了混乱与野蛮。这让我意识到,人性中的阴暗面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被激发,而文明与秩序的维系是何等脆弱。书中的角色塑造极为生动,拉尔夫对秩序的坚守、杰克对权力的追逐、西蒙的善良与洞察,他们各自代表了人性的不同维度,在冲突与挣扎中展现出人性的真实面貌。从主题深度看,《蝇王》不仅仅是一个荒岛求生的故事,更是对人类社会的隐喻,探讨了人性、道德、文明与野蛮的界限,引发我们对自身及社会的反思:我们内心的“恶”如何被克制?在群体中又该如何坚守道德与理性?《蝇王》以其深刻的内涵和震撼的故事,成为一部具有持久影响力的经典之作,不断提醒着我们警惕人性之恶,珍视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