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盏之上 漫品东方雅韵
春意盎然,春天的味道,一定少不了一口鲜爽的“春茶”。现今,不少爱茶人士在春天都免不了追随“明前茶”“雨前茶”的脚步。实际上,古人对春茶的追捧,并不亚于今天。早在唐代,茶农就只采春茶,秋冬茶一律留养。“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就有记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追春茶”这件事,从古至今,茶人们一直乐此不疲。
利用茶的三个阶段
饮用

饮用源于食用,从食用到饮用,是出于对茶之本味的追求。现代仍然有食用茶的风俗,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
药用

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我国第一步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食用

从生嚼到煮食,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茶粥”,“羹印”,或者灼煮,捞起,加调料。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茶之道:仪式里的哲学
茶艺之美

从唐代煎茶、宋代点茶到明清泡茶,茶道演变的不仅是技法,更是心境。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精神,亦源自中国唐宋遗风。
茶与禅修

“茶禅一味”,赵州和尚一句“吃茶去”道破禅机。一壶茶的时间,是放下杂念、观照内心的修行。
从传统到创新
茶艺表演

通过优雅的茶艺表演,展现泡茶、斟茶、品茶的全过程,让观众感受茶道的美学与礼仪。
茶道培训

许多茶艺学校和机构开设茶道课程,教授茶的历史、种类、冲泡技巧以及茶道礼仪,培养了一批茶文化爱好者。
茶文化讲座

专家学者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茶文化知识,推动茶文化的传播。
茶,不仅是日常饮用之物,更是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自古以来,它承载了无数岁月的沉淀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从煎煮至点抹,再到泡饮;从绿茶到红茶,乃至乌龙茶,每一种形式都彰显出茶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无穷魅力。下次当你端起一杯茶时,不妨想一想它背后的故事,感受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