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圆满落幕。此次比赛为我校首次参赛,我院作品《语梦同行,世界侗听:以活态传承之法,探侗族琵琶歌传承新路——基于湘黔桂边区的田野调查》荣获省级三等奖,实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

深耕田野:用脚步丈量民族文化传承之路
项目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琵琶歌的活态传承问题,深入湘黔桂交界处的侗族聚居区开展田野调查,走访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及文化管理部门,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
研究团队创新性提出“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理念,结合美育教育,构建了“非遗+”多维传承模式。其成果不仅为民族地区文化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更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一重要论断。
以赛促学:思政教育与科研实践的深度融合
“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次尝试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术科技竞赛相结合。”项目指导老师杨婧表示,“通过带领学生走进民族地区,他们不仅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更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
团队成员范瑞宽同学感慨道:“在侗寨调研时,我们亲眼看到琵琶歌传承面临的困境,也深切感受到青年一代的文化责任。这次比赛让我们把论文真正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育人新突破
此次获奖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又一成果。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思政+专业+实践”育人模式,通过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载体,引导学生关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国家战略,培养了一批兼具家国情怀和实践能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我院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人:杨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