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动态

无人离场,意犹未尽 这场知识竞赛缘何引人入胜

发布日期:2024-06-26    浏览次数:

你可知道“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弄璋之喜”意指何喜?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形象的组成部分有哪些?这些鲜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要素,就跳跃在一场主题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年学子人文素质”的知识竞赛场上。2024年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五育融合”综合实践周系列活动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于624日上午在图书馆报告厅精彩上演。该项德育实践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简称“马院”)组织举办。全校各二级学院共选派300名学生到场观赛。

智慧与力量:品味中式审美,把握柔性平衡

入围本次知识竞赛的共4个小组,12学生选手。据设定规则,竞赛题目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3个大项。随着题目难度的逐级加大,比赛激烈程度也不断递增。马院传统文化教研室根据多年来在全校多个专业开展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严格遴选题目,检验选手在中国哲学、传统美德、文学艺术、服饰建筑、饮食与礼俗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考查选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风骨与世界意义、历史价值与当代气韵的解读程度。由此可见,举办此类比赛,是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向第二课堂拓展的重要路径。

教育与艺术学院音乐传播专业学生姚艳萍、陈杏儿演唱竹枝词》。

比赛全程一个多小时,观赛师生无一人提前离场,直至比赛结束,观众依然意犹未尽。这场丝毫不会让人感觉“无趣”“程式化”“走过场”的知识竞赛,足以证明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之文化伟力的历久弥珍。

当你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发现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辩证思维、“圆而神,方以智”的综合智慧、“达则兼济天下”的乐善胸怀,以及“天下大同”“和合共生”的价值追求,等等,既非刚性对称,亦非杂无章法的自然。对于当代社会伦理、全球伦理的凝练仍具有借鉴价值,引导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中寻找“根”与“魂”,思考如何以经典智慧贡献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

开掘与播扬:活用教学资源,涵养民族品格

作为德育主阵地,我校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及其在职场中所投射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深入分析学生的综合能力基础与专业知识基础,打造古今观照、中为西用的内容体系。

教师力求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搭建真岗实职环境,根据不同专业分类梳理、针对性匹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精神及思维方式入手,展开中华文化的历史画卷;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为主线,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技能竞赛、素质提升、岗位实践,以及各类从业资格证的笔试与面试的作答过程中。

通过这次比赛,选手们深有体会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职业教育文化的根脉。我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课程实践创新,联动德育实践专业实践等各个育人环节,坚持在“教”原理中“练”技能,在“练”技能中“训”素养,在“训”素养中“学”传统文化,这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很受同学们喜欢,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地坚持办下去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第四组 李晓晓 董文玉 刘娜

二等奖:第一组 何亚 刘英 李思璇

三等奖:第二组 罗琳 谷文瑶 卢冰冰;第三组 杨欢 邓嘉婷 孙劲轩

参赛选手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教师合影